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阳泉KTV招聘网 > 阳泉热点资讯 > 阳泉学习/知识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2-06-14 01:09:58 发布 浏览 320 次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用心不专,居心不正,心思受到不正当诱惑的干扰,于是就不能集中精力,就像自己的心灵不受自己支配一样,虽然也是在看,但是却什么也没有看到;虽然也是在听,但是却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嘴里吃着食物,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朱子说:“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感悟“专一”

古人云:“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知,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见《吕氏春秋》)

正如读书求知,如果无所“专注”,这也想学,那也想学,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克己修身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受外界的影响,专心修炼品行,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心存杂念,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最终必会无所进益。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如一地充满激情去做。对于选定的方向,就应当心无旁骛地深入下去,而不是无休止地去选择所谓“最适合”我们的。其实,真正适合我们做的就是我们最终坚持做出结果的,而不是选择的过程。因为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什么才是所谓的“最适合”我们的。只要自己决定去做的,就坚定地付诸实践,专心致志地尽力做好。那种轻易放弃、朝三暮四、俯仰于世风、用心不专、浮躁虚荣、不甘寂寞、急功近利的人,最终是不会有什么令人敬仰的成就的。

思想的光辉

董仲舒(公元前者79—前者04年),西汉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他少年时就开始研读《春秋》,非常用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钻研学问上。他总觉得人生短促,穷其一生,也只有数十年的时光,而学问却像无边的大海,只有精神专一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因此他整天埋头读书,书房附近的园圃,景色优美,他竟然三年都未曾分心看一看。其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遵循“礼”的规范,学士们尊奉他为导师。景帝时董仲舒为博士,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他托病辞职,专心著述。其著作主要有《举贤良对策》《春秋繁露》等,后人辑为《董子文集》。

当时,汉武帝刘彻提拔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根据西汉中期的政治需要,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对他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能主宰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他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是天意的体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主张“大一统”,并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准则。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要把“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作为治国治民的手段。他还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他说,社会进步是永恒的规律,汉朝替代秦朝,是对旧制度的弊端的改革。好比琴弦已经陈旧不堪,无法使音调和谐,就必须更换新弦,然后才可以弹奏出美好的音乐。政治制度也是如此,也需要改革,以新的政体代替旧的政体,这样才能达到“善治”。汉武帝的许多改革举措和政策方略,就是根据董仲舒的理论和建议制定的。

西安市碑林区至今保留有一条下马陵街。据说,下马陵是董仲舒的葬地,他的学生们每次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称其为“下马陵”。也有人说,“下马陵”的得名,是因为汉武帝每次经过董仲舒墓时,都下马致敬。宋代学者程大昌《雍录》引李肇《国史补》:“武帝幸宜春苑,每至此下马,时谓之‘下马陵’。”明代正德元年,陕西巡抚王珝在这里建造了董子祠。清康熙六年祠堂扩建,并且在门前刻石“下马陵”。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行,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思。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