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阳泉KTV招聘网 > 阳泉热点资讯 > 阳泉学习/知识 >  十一日按沅弟初六日信是夕又接两弟初八日信知有作一届公公之喜初

十一日按沅弟初六日信是夕又接两弟初八日信知有作一届公公之喜初

2022-08-10 02:44:20 发布 浏览 888 次

十一日按沅弟初六日信,是夕又接两弟初八日信,知有作一届公公之喜。初七家信尚未到也。应复事,条列如左:

一、进驻徽州,待胜仗后再看,此说甚是。目下池洲之赋思犯东、建,普营之事均未妥叶,余在祁门不宜轻动,巳派次青赴徽接印矣。

一、僧邸之败,沅弟去年在抚州之言皆验,实有当验之理也。余处高位,蹈危机,观陆、何与僧覆辙相寻,弥深悚惧,将有何道可以免于大戾?弟细思之而详告我。吾恐诒先人羞,非仅为一身计。

一、癸冬屏绝颇严,弟可放心。周之翰不甚密迩,或三四日一见。若再疏,则不能安其居矣。吴退庵事,断不能返汗,且待到后再看。文士之自命过高,立论过亢,几成通病。吾所批其硬在嘴、其劲在笔,此也。然天分高者,亦可引之一变而至道。如罗山、璞山、希庵皆极高亢后乃渐归平实。即余昔年亦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实。周之翰、吴退庵,其弊亦在高亢,然品行究不卑污。如此次南坡禀中胡镛、彭汝琮等,则更有难言者。余虽不愿,而不能不给札。以此衡之,亦未宜待彼太宽而待此太褊也。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一、浙江之贼已退,一至平望,一至石门,当不足虑,余得专心治皖南之事。春霆尚未到,殊可怪也。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曾氏阅人甚多,知文人往往自命过高,立论过亢。笔者相信读此书者,多为文人——知识分子,可否就地反省一下:自己也患有过高过亢的毛病吗?人之可怕处不在于有毛病,而在于有毛病而自己尚不知道。过高过亢既为通病,身为知识分子,多多少少总会沾染一点,愿慎之戒之。

人在年轻时易于过高过亢,其原因在于未历世事,不识深浅。知识分子又大多生活在卷册书斋之中,具体事情办得少,对于人心的复杂和事情的烦琐少亲身体验,极易将世事想得简单,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待到走出书房投身社会后,便会逐渐明白自己并非圣贤英雄,高调不唱,人也就渐归平实了。

张之洞当年在京师翰林院做词臣时,是清流党中的积极分子,和其他清流一道抨击洋务派。待到外放山西巡抚,特别是经历了中法越南战争之后,乃深知非洋务不足以挽救中国,遂一变而成为洋务派的代表。张之洞是知识分子中一个由高亢趋于平实的好例子。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沅弟左右:

初九夜接初五日一缄,初十早又接初八日巳、午刻二缄,具悉一切。

初九夜所接弟信,满纸骄矜之气,且多悖谬之语。天下之事变多矣,义理亦深矣,人情难知,天道亦难测,而吾弟为此一手遮天之辞、狂妄无稽之语。不知果何所本?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若驻京太久,圣驾远离,恐日久亦难尽惬人心。僧王所带蒙古诸部在天津、通州各仗,盖已挟全力与逆夷死战,岂尚留其有佘而不肯尽力耶?皇上又岂禁制之而故令其不尽力耶?力已尽而不胜,皇上与僧邸皆浩叹而莫可如何。而弟屡次信来,皆言宜重用僧邸,不知弟接何处消息,谓僧邸见疏见轻,敝处并未闻此耗也。

分兵北援以应诏,此乃臣子必尽之分。吾辈所以忝窃虚名,为众所附者,全凭忠义二字。不忘君,谓之忠;不失信于友,谓之义。今銮舆播迁,而臣子付之不闻不问,可谓忠乎?万一京城或有疏夫,热河本无银米,从驾之兵难保其不哗溃。根本倘拔,则南服如江西、两湖三省又岂能支持不败?庶民岂肯完粮?商旅岂肯抽厘?州县将士岂肯听号令?与其不入援而同归于尽,先后不过数月之间,孰若入援而以正纲常以笃忠义?纵使百无一成,而死后不自悔于九泉,不诒讥于百世。弟谓切不可听书生议论,兄所见即书生迂腐之见也。

至安庆之围不可撤,兄与希庵之意皆是如此。弟只管安庆战守事宜,外间之事不可放言高论毫无忌惮。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弟之闻本不多,而疑则全不阙,言则尤不慎。捕风捉影,扣槃扪烛,遂欲硬断天下之事。天下事果如是之易了乎?大抵欲言兵事者,须默揣本军之人才,能坚守者几人,能陷阵者几人;欲言经济,须默揣天下之人才,可保为督抚者几人,可保为将帅者几人。试令弟开一保单,未必不窘也。弟如此骄矜,深恐援贼来扑或有疏失。此次复信,责弟甚切。嗣后弟若再有荒唐之信如初五者,兄即不复信耳。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