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生在世为天所覆、地所载、日月所照古人观察自然从中领
【点评】
人生在世,为天所覆、地所载、日月所照,古人观察自然,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处事,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力求进步,永不停止。中秋佳节,苏轼与弟弟不能团聚,就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来安慰自己。天地无停息,日月有盈亏,忙碌和缺憾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如果一味追求安逸和圆满,就容易深陷在悲观失望之中而难以自拔。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适,能在忙里偷闲,能用知足的心态弥补客观存在的缺憾,这样才能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在花草盛美的园林中看蜜蜂忙着采蜜,从中看破多少凡心俗情、世间百态;在寂静无声的茅屋前看燕子安然入睡,引起一种清冷之趣、幽深之思。
【点评】
此处由蜂忙采蜜、燕寝安闲两种不同场景来体悟人生哲理。晚唐诗人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诗篇,可谓最著名的咏蜂诗。蜜蜂辛苦经营一生,到头来却白忙一场,人们在这个小动物身上,瞥见辛苦人生的影子,感慨劳碌人生的本质,或迷惘或清醒地,总习惯感慨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显然,洪应明是自认为“觑破”人间忙碌的虚幻无谓了。他显然推崇从容闲适而有理趣的生活,像茅檐草舍下的燕子那样。自从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咏古名句之后,燕子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也具有了象征沧桑兴亡的意义,但不知洪应明的“冷趣幽思”中,是否也包含着这层意思。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
盆池:埋盆于地,引水灌注而成的小池,用以种植供观赏的水生花草。拳石:指园林假山,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
会心之处不必相距遥远,获得乐趣不必强求太多。埋盆为池栽花种草,玲珑岩石堆成假山,就俨然具有万里山川的气势;在书中读到片言只字,就仿佛看到远圣先贤的思想精神,这才是高明之士的眼界、通达之人的胸襟。
【点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在积累和体验中逐渐认识人生和世界。盆池拳石间见万里山川,片言只语中见万古圣贤,却与这种“渐悟”正好相反,颇有“顿悟”之意,强调的是悟者的眼界和胸襟。这种“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的观念,既受道家思想影响,也与禅宗、心学密切相关。“会心处不必在远”这句常被引用的名言,出自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简文帝曾到华林园游玩,对身边的人说:“令人心有所悟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十分遥远。这里林木蔽日,流水潺湲,恍如置身濠水、濮水之间,觉得鸟兽禽鱼都会主动过来与人亲近。”华林园是都城中的一座皇家园林,简文帝却在这里感受到庄子濠梁观鱼、濮水垂钓的自然之乐、自由之乐。人们总是容易忽视眼前美景,一味追求遥山远水,简文帝却说,只要人的心意能与自然相通,保持天真率性的品质,就根本不需舍近求远,不必执著于自然外物的形式,因为随处都是佳境,随时都有乐趣。
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貌偕松共瘦,知忧喜无由上眉。
内心与翠竹同样虚空,试问是是非非能在何处落脚?面貌与苍松一样清瘦,知道忧愁喜乐没有理由爬上眉头。
【点评】
- 提离职被领导挽留,我劝你清醒点[图]
- 网络推广是干嘛的[图]
- 职业发展的风口在哪里?数据分析岗了解一下![图]
- 糕点师资格证在哪里考[图]
- 礼服师是做什么的[图]
- 有关思念故乡的伤感句子[图]
- 母亲染发宝宝中毒[图]
- 长期强颜微笑可能患抑郁症[图]
- 冬天搓手好处多!可促进血液循环防冻疮[图]
- 提醒注意:滥戴口罩对身体有副作用[图]